文法系

学习压力

发布时间:2018-10-22浏览次数:488


大学校园曾经流行的“六十分万岁,多一分浪费”的口头禅,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已逐渐销声匿迹。学习成绩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第一因素,大学生在学业上更具进取心。

调查显示,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,有9.6%的学生表示有厌学心态,但大多数人仍能积极应对考级考证,选修第二专业,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等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,调查中有88.3%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,另有11.7%的学生认为证书并不能代表相应的能力,自己将不会投身这类活动。

大约有10-15%的大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,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,性格比较内向,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大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,有的大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。

压力之一,所学非所爱。

很多人在进大学的时候选择志愿是根据父母老师或者亲友的意见,或者因为都不了解就随便填了一个志愿,或者是因为调剂而到了原本根本都没有想去读的专业。开始读了一段时间之后,发现所学非所爱,于是想学的东西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办法去学,而要学的课程要参加的考试又都是令人厌烦和头疼的,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?

这时先需要注意对学习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,因为每个专业无论如何都可以教会人一些东西,包括思维方式,在保证本专业的学习都合格的情况下,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别的专业。这时比较重要的是理智地对待自己更想进入的专业。试着和那个专业的同学老师联系一下,再通过职业倾向测验,看那个专业是否自己真的喜欢以及那个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。如果真的喜欢,可以有两种办法,一是试着转专业(包括通过考研转专业),二是自学,包括自己看书和旁听课程。

压力之二,找不到学习方法

大学的时候多半是自习,课外阅读量增大,灵活性与创造性增强,各个专业又有各专业独特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要求。许多同学来到大学之后,看到别的同学学得那么好,自己却不得要领这成了苦恼和焦虑的一个根源。

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多去向别人学习,和那些学得好的同学多聊聊多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,也向老师和师兄师姐多请教,许多好的技巧就是那样学到的。但是单纯地学习别人的也不行,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。你是听觉型,视觉型还是触觉型的?是单纯的学习效果更好还是在实践中学习效果更好?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,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。

压力之三:自我期望太高

许多同学对于自己的期望很高,想把自己的各专业门门功课学好,多做项目,多写文章,争取保研和拿奖学金的名额。另外一些同学想拿到双学位,或者拿到各类证书,还有一些同学在托福,雅思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思。当然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有的时候,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做许多其他的事情,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,极可能导致抑郁,焦虑,强迫等心理疾病。

所以需要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精力,量力而行,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,也不必拿永远要当No.1来证明自己。只要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就足够好了。

压力之四:不恰当的社会比较

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,如果单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,其在大学以前的阶段都是相对优秀的,可一等进了大学校门,才知道优秀人才多的是,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“鹤立鸡群”。这样比较的结果,就是要么“破罐子破摔”,要么加倍努力学习。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在学习方面超过别人,性格变得极端,敏感,狭隘。

其实死读书,取得最好的成绩,超过所有的人,这并不能保证在未来的工作中出类拔萃。更好的办法是欣赏和采纳别人之所长,取长补短,但同时也欣赏自己的优点。在自己感兴趣和更擅长的方面取得优势,毕竟这个世界的美好是多面的。每个人都有长处,我们自己也是。不需要超过所有的人。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而快乐的人。